工信部船企規范名單或明年實施
2013-12-16 08:27:42 來源:網易財經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工信部12月13日對上個月13日發布的《船舶行業規范條件》(下稱:《規范條件》)進一步公布解讀文件稱,《規范條件》實施工作初步計劃在2014年上半年全面展開。目前正在積極開展實施準備工作,包括籌備建立審查專家庫、編寫有關宣貫培訓材料、制定專家審查的有關工作細則、完善相關標準等。
工信部稱,對符合技術標準、環保標準、節能標準、安全標準等規范條件的企業建立公告制度,為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支持提供依據,引導社會資源向符合條件的優勢造船企業集中;對達不到規范條件的企業實行差別化政策,推動企業改進和完善生產條件。
《規范條件》顯示,文件出臺旨在進一步加強船舶行業管理,化解產能過剩矛盾,加快結構調整,促進轉型升級,引導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。其適用范圍為境內的鋼質一般船舶生產企業,而鋼質一般船舶(即除漁業船舶以外的各類鋼質船舶)生產企業在數量上占國內現有船舶生產企業總數的85%以上,在產業規模上占到總量的95%以上。
工信部表示,通過《規范條件》的實施,促進企業轉型升級、聯合重組或轉產轉業,打造國際一流造船企業,提高產業集中度,引導造船業消化、轉移、整合和淘汰一部分過剩產能。
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對此表示,《規范條件》對我國船舶企業的資質、生產、技術、產品、人員、安全生產與節能環保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定。其中,部分量化指標高于當前中小船企的現狀,如鋼材綜合利用率、分段無余量制造率、分段上船臺無余量搭載率等。
此外,《規范條件》在對船企生產經營資格要求中,對土地使用權加了“長期”的限定,規定生產用地面積應與企業的生產規模相適應,以避免企業大規模擴張發展的亂象。
《規范條件》提出,企業主要生產技術指標應達到:造船綜合能耗每萬元增加值不高于0.20噸標準煤,鋼材綜合利用率達到90%以上,焊接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自動化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和半自動化率達到65%以上,涂敷系數不高于2.2,分段無余量制造率不低于70%,分段上船臺(進塢)無余量搭載率不低于80%,下水(出塢)前舾裝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工程完整率不低于80%。
蔡建明還指出,隨著《規范條件》的出臺,行業準入門檻進一步提升,中小船企將逐漸被淘汰出局,國內船舶制造業市場集中度將會進一步提升。
《規范條件》還提出,企業應具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,具有省級及以上部門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、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,年度研發經費投入不低于主營業務收入的2%。
蔡建明認為,《規范條件》的真正落實需要相關部門的公正、公平、公開的切實實行,同時也要盡快出臺規范企業名單,以讓船舶企業更好的整改。